正大期货官网

客服电话

金融期货

谷歌Q2业绩会实录:AI人才引进和留存率都保持良

来源:香港民锋期货    作者:admin    
      新浪科技讯 7月24日上午消息,Alphabet(谷歌母公司)发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:营收为964.28亿美元,与上年同期的847.42亿美元相比增长14%,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3%;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,净利润为281.96亿美元,与上年同期的236.19亿美元相比增长19%。
 
  详见: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二季度营收964.28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19%
  财报发布后,Alphabet公司CEO桑达尔·皮查伊(Sundar Pichai),CFO阿纳特·阿什肯纳齐(Anat Ashkenazi)和首席品牌官菲利普·辛德勒(Philipp Schindler)召开了分析师电话会议,回答了相关业务的问题。 
 
  以下是分析师电话会议回答摘要:
 
  高盛分析师Eric Sheridan:第一个问题请问桑达尔,公司思考产品和平台演进的过程中,如何看待消费者行为变化的影响?投资者应如何从流量和变现的角度评估这些变化?因为我们考虑到点击量和点击变现的长期动态,未来三到五年可能会大不相同。菲利普,关于YouTube的发展,您刚才提到了订阅模式。我很好奇您如何看待广告与订阅业务的组合,以及在订阅业务规模扩大的过程中,有哪些关键经验可以分享?
 
  桑达尔·皮查伊:大家对人工智能领域所取得的技术进展成就感到非常振奋,并且这些技术在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。在我看来,在多模态交互方面,用户已通过谷歌Lens智能镜头和”圈定即搜”等功能,将图像交互无缝融入使用谷歌的过程。大家可能也观察到了一些早期迹象,表明用户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场景。您提的问题可能更多涉及点击量与变现,或许可以请菲利普多谈谈这方面的情况,但总体而言,随着自然搜索体验的不断构建,我们已掌握如何持续优化变现模型,与自然体验良好协同,我们将始终以提升自然体验为优先。
 
  因此,对于Gemini人工智能应用等新平台,短期内我们还是会聚焦提升自然体验。但正如我们在AI概览和AI模式中的实践,未来我们将也能打造出色的商业化体验,相信用户会像以往一样逐步适应这些创新。
 
  菲利普·辛德勒:关于您提到的YouTube订阅服务与广告业务的问题,我们既重视广告业务,也看好订阅模式。订阅服务对YouTube正变得愈发重要,这无疑是我们长期聚焦的领域。需要说明的是,YouTube订阅产品——包括YouTube TV、YouTube Music音乐服务和Premium增值服务——均实现了强劲增长。纵观所有订阅服务,我们始终贯彻的核心策略是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。同时,我们深谙商业化平衡之道:既能通过广告实现变现,也有适合订阅创收的机遇。因此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行这种广告+订阅的双轨战略。
 
  摩根大通分析师Doug Anmuth:能否请菲利普和桑达尔分别谈谈你们对当前算力获取情况的看法?公司今年资本支出增加了100亿美元,而且你们也提到目前仍处于供应紧张的环境中,所以我想了解你们如何平衡这两方面的情况。另外,关于搜索业务的增长,能否谈谈按点击付费广告以及广告服务涨价的情况,比如在公司所实现的12%的搜索业务增长中,这两部分业务的表现如何?未来我们该如何看待流量与变现的趋势?
 
  桑达尔·皮查伊:关于资本支出的问题,我们的各个产品线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,尤其是云业务。目前供应环境的确比较紧张,我们也在加大投资来扩大产能,但新增投资的成效会在未来几年逐步显现,这中间存在时间差,所以这两方面的情况,也就是供应紧张与加大投资,是同时存在的。不过,我们在提前规划并持续投入,总体而言,我们看到了业务的良好发展态势,特别是云业务的增长,这非常令人振奋。我们的人工智能产品组合全面且广泛,既能为客户提供基于图形处理器(GPU)的模型,也能提供基于张量处理单元(TPU)的模型。
 
  菲利普·辛德勒:关于你提到的按点击付费广告的问题,需要明确的是,我们经营业务的目标是为用户带来良好体验,为广告商带来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率。我们其实并不以付费点击量或每次点击成本(CPC)目标为导向进行管理。我们做出的一些产品和政策调整,实际上是在以减少付费点击为代价,换取更好的变现效果。大家在我们的10-Q财报中会看到,付费点击量同比增长了4%。但多个因素会影响这些指标的季度波动,比如广告商支出、产品变更、政策调整、用户参与度等等。因此,对于付费点击量和每次点击成本,重要的是避免基于这些指标得出过于笼统的结论。
 
 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Brian Nowak:第一个问题问给桑达尔,目前有很多关于商业化通用搜索以及可广泛部署的人工智能代理(agents)方面的讨论。从技术角度而言,比如根据您与研发团队的交流,为了推出可规模化应用于商业查询的代理,他们需要克服哪些主要的技术障碍?
 
  第二个问题,我记得您过去曾分享过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(GenAI)所带来的内部效率提升,包括也提供了相关数据,我想知道现在是否有新的进展?另外,在公司内部使用这些GenAI工具时,有哪些需要克服的瓶颈,以及公司从中获得了哪些经验教训?
 
  桑达尔·皮查伊:关于代理能力的问题,在构建2.5系列模型,尤其是Pro等版本的过程中,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精力,这无疑是我们重点发力的方向。目前公司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,包括那些尚未完全发布的模型。我们当前努力攻克的主要瓶颈在于以下一些方面:代理能力需要串联一系列操作步骤,要让这个过程稳定可靠地运行,延迟会累积,成本也会增加,同时还要确保能为用户提供稳定的体验——这些方面都需要协同推进,每一部分都在取得进展,而且必须相互配合。好消息是我们正在稳步推进,并且在这一领域处于前沿位置。